-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症状多样,对健康危害较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1.病原体:伤寒的病原体是伤寒杆菌,这种细菌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较强。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也可能导致感染。 3.症状表现:患者常出现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等。 4.诊断方法:通过血培养、骨髓培养、粪便培养等实验室检查来确诊。 5.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如氯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等,同时注意对症处理,补充营养和水分。 6.预防措施:加强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好水源管理和粪便处理。 总之,伤寒是一种需要重视的传染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康复非常重要。
2024-11-24 16:1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池晓玲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肝病专科
-
伤寒或说伤寒病,原先出自中医学的范畴,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而在现代西医学传入东方后,其中细菌学有种伤寒杆菌造成之疾病,亦称为伤寒病。中西医学对伤寒的概念并不相同,不可混淆。 现代医学认为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单核-巨(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增生、肿胀、坏死及溃疡为主要病变。典型病例以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情淡漠(神经系统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脾大(肝脾肿大)、玫瑰疹和血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和肠穿孔(包括肠出血、肠穿孔、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肺炎、中毒性肝炎和中毒性心肌病)。 中医学认为伤寒学是以主要因感受风寒类邪气所致发热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原则和方法、《伤寒论》著作、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相关研究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是中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历代医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2024-11-25 0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