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伤寒的确诊通常需要综合多种检查,包括血液检查、粪便检查、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 1.血液检查:通过血常规可发现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2.粪便检查:能发现伤寒杆菌。 3.细菌培养:血培养、骨髓培养、粪便培养等,若培养出伤寒杆菌有助于确诊。 4.血清学检查:肥达反应检测血清中抗体的滴度,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5.影像学检查:如腹部 B 超,可了解肝胆等脏器情况。 综合运用上述多种化验检查方法,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能够较为准确地诊断伤寒。一旦确诊,应及时在正规医院接受规范治疗。
2024-10-15 16:24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池晓玲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肝病专科
-
伤寒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并不困难。诊断主要根据以下几点。 1、流行病学 发现现症伤寒病人或慢性带菌者,通过食物或水传播,卫生条件差,流行多在夏秋季。 2、体征鉴别 (1)发热,稽留高热为主要热型。起病第一周体温呈阶梯形上升,≥40℃。少数病人热型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型,发热持续在10~14 d以上。 (2)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不振、腹胀、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 (3)神经系统症状,病人可有精神恍惚、表情淡漠(无欲貌)、呆滞、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听),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或脑膜刺激征(虚性脑膜炎)。 (4)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或重脉。 (5)肝脾肿大,病程第一周末在侧卧位可能触及脾脏,质软且有压痛,此为伤寒早期的重要体征之一,具有诊断价值。肝亦肿大,质软有压痛。ALT可升高。 (6)玫瑰疹,在病程第7~1 3d,在胸腹部可见淡红色小斑丘疹。直径2~4mm,压之褪色,多在l0个以下。 (7)伤寒舌,舌苔黄、厚、腻,舌边无苔,舌质红绛。 (8)肠出血,多发生在病程第2~3周,轻重不一,从大便隐血阳性直至大量便血。 (9)肠穿孔,为本病最为严重井发症,多见于病程第2~3周,好发于回肠末段。发生肠穿孔前常有腹痛或腹泻、肠出血等。穿孔发生时。突然腹痛、冷汗、脉快、体温和血压下降,随后出现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强直等腹膜炎征象。 (10)中毒性心肌炎,见于病程第2~3周,有严重毒血症、第一心音低钝、早搏、血压下降等。心电图可有P—R间期延长、ST段下降或平坦以及T波改变等。 3、实验室检查 (1)血像 白细胞减少,一般在(3~5)×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 (2)伤寒杆菌培养 ①血培养:以病程第1周阳性率80%~90%; ②粪培养:以第3~5周阳性率最高,可达85%; ③骨髓培养:第1周阳性率90%,第5周阳性率仍可达50%左右; ④尿培养:于病程第3~4周行尿培养,阳性率25%左右。 4、免疫学诊断 ①肥达反应:一般认为“O”凝集价>1:80;“H”凝集价> 1:160;甲、乙、丙副伤寒杆菌“H”凝集价,各>1:80才有诊断价值。一般“O”抗体比“H”抗体出现为早,后者存在时间较长。如果只有“O”抗体增高,而“H”抗体不高,见于伤寒早期;只有“H”抗体增高,而“O”抗体不高,可能不久前患过伤寒或注射过伤寒杆菌预防接种;早期使用有效抗菌药物,因细菌迅速被消灭,故抗体常不增高。某些疾病如慢性肝炎、风湿病、溃疡性结肠炎、急性血吸虫病,旋毛虫病等,因人体免疫功能紊乱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可导致假阳性反应,而全身情况差、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球蛋白缺乏者可出现假阴性。 ②被动血凝试验(PHA):用伤寒杆菌菌体抗原致敏红细胞,使之与被检血清反应,国外报道阳性率为可达98.35%,假阳性率低,诊断伤寒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优于肥达反应。 ③酶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ELISA法检测伤寒患者Vi抗原,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伤寒杆菌蛋白抗原,敏感性87.7%,特异性89.04%。国内有人用ELISA法检测伤寒病人尿液中菌体多糖抗原,确诊者阳性率94.4%。
2024-10-15 18:48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