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肝胆湿热是中医常见的病症,多由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引起。艾灸疗法对其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包括选择合适的穴位、掌握正确的艾灸方法、注意艾灸的时间和频率等。 1. 穴位选择:可选取期门穴、阳陵泉穴、太冲穴等。期门穴能疏肝利胆,阳陵泉穴清利肝胆湿热,太冲穴可疏泄肝经郁热。 2. 艾灸方法:常用的有温和灸、回旋灸。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对准穴位,距离皮肤 2-3 厘米进行熏烤;回旋灸则在穴位上方做往复回旋的熏烤。 3. 艾灸时间:每次艾灸 15-20 分钟为宜,避免时间过长导致烫伤。 4. 艾灸频率:每周 2-3 次,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调整。 5. 注意事项:艾灸时要注意室内通风,避免烟雾积聚。艾灸后避免着凉,多喝温水。 总之,肝胆湿热患者在进行艾灸疗法时,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饮食清淡、保持心情舒畅等,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2024-10-22 13:09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池晓玲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肝病专科
-
艾灸具有温通的作用,还具有调理脏腑的作用,虽为湿热体质,但是从湿热的病因机制来讲,属于脾虚为本,运湿不能,久而化热。运用艾灸的温通调理作用后,可从根本上解决湿热问题。 灸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温经通络,行气活血:艾灸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作用。主治风、寒、湿引起的一切病症。 2、补中益气,回阳固脱:艾灸有温补中气,回阳固脱的作用。治疗久泻、久痢、遗尿、脱肛、崩漏、阴挻,以及气血虚弱引起的虚脱等病症。 3、拔毒消肿,散结止痛:艾灸有拔毒消肿,散结止痛的作用。用于乳痈初起、瘰疬、疖肿疮疡、毒虫咬伤及疮肿未化脓者。 4、保健强身,预防疾病:艾灸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的作用。常灸大椎、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可以鼓舞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 5、解表散寒,温中止呕:隔姜灸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可用于外感风寒表证,虚寒性呕吐,泄泻等。 6、温肾壮阳,祛腐生肌:附子饼灸,有温肾壮阳的作用。可用于命门火衰而致的遗精、阳萎、早泄,及疮疡溃后久不收口。
2024-10-22 16: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