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母乳性黄疸不一定需要停止喂母乳。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与母乳中的某些成分、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等有关。一般来说,症状较轻时无需停止母乳喂养,严重时可能需要暂停。 1. 早发型:多因母乳喂养不足,新生儿摄入奶量少,肠蠕动慢,导致胆红素排泄减少。此时应增加母乳喂养次数和量。 2. 晚发型:可能与母乳中某些物质抑制胆红素代谢有关。若胆红素水平较高,可短暂暂停母乳 3 - 5 天,待胆红素下降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3. 监测胆红素:定期监测胆红素值很重要,根据胆红素值的变化决定喂养方式。 4. 光疗治疗:胆红素值过高时,可能需要光疗来降低胆红素水平。 5. 药物辅助: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苯巴比妥钠、双歧杆菌等药物。 母乳性黄疸的处理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家长要密切配合医生监测胆红素值,采取合适的措施,以保障宝宝的健康。
2024-10-09 17:41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周伟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级甲等
新生儿科-NICU
-
这是一个误区,母乳性黄疸主要是由于母乳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高活性强,在肠道水解结合胆红素成未结合胆红素使之回吸收增加所致。妈妈喂母乳时可以少量多次喂哺,刺激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有利于胆红素的排出。而不主张放弃母乳喂养。有时医生会建议停喂母乳2~3天,目的是为了协助诊断。当然,已经达到干预标准的新生儿可能需要给予相关的干预。
2024-10-09 20:35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