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房思炼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三级甲等
口腔科
-
颌面部间隙感染源有4类,即牙源性感染、腺源性感染、外伤性感染、血源性感染,以牙源性感染最为多,其次为腺源性感染,牙源性感染病源菌通常存在于龋齿、牙周炎及冠周龈盲袋内,分别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及冠周炎,再进而扩散至颌骨及面部引起颌面部间隙感染,大多 继发于智齿冠周炎,感染部位多为嚼肌间隙感染、颊间隙、颌下间隙;腺源性感染主要与区域淋巴结急性化脓性炎症有关,多见于儿童,与儿童淋巴结发育不完善,感染容易穿破被膜向周围扩散以及机体免疫机有低下有关,常发生的部位是下颌下间隙。
2016-09-26 17:37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你好:颌面部间隙感染位置可以是表浅的或深在的,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经阻力较小的组织扩散至其他间隙,形成多间隙感染,因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一般化脓性感染的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炎症反映严重者,全身出现高热、寒战、脱水、百细胞计数升高、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腐败坏死性感染的局部红、热体征不如化脓性感染明显,但局部软组织有广泛性水肿,甚至产生皮下气肿,可触及捻发音。
2016-09-27 0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