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夜餐综合征是一种因长期在夜间过度进食而引发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肥胖、胃肠功能紊乱、睡眠障碍、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等。 1.肥胖:夜间进食,身体代谢减缓,多余热量易转化为脂肪,导致体重上升。 2.胃肠功能紊乱:夜间胃肠蠕动减慢,消化负担加重,易引发消化不良、胃胀、胃痛等症状。 3.睡眠障碍:进食后身体处于兴奋状态,影响入睡和睡眠质量。 4.代谢异常:打乱正常的代谢节律,可能导致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异常。 5.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肥胖、代谢紊乱等因素会使心血管系统承受更大压力,增加患病风险。 总之,夜餐综合征对健康危害较大。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进餐,避免夜间过度进食。若已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
2024-10-23 12:57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陈延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脾胃病科
-
夜餐综合征是指在夜生活中,经常进食过多的高热量食品,如奶油糕点、含糖饮料和肥甘小吃等,引起肥胖倾向,失眠、记忆力衰退、晨起不思饮食等表现,此病在女性比较多见。研究表明,夜晚支配胃肠道消化功能的副交感神经活动比白天强,胃肠道对食物消化吸收能力亦强,因而容易肥胖。 平时,人的进餐时间、次数和食量相对稳定,而夜餐综合征者往往忽视白天的正常进餐,次数和食量也减少,而在夜晚一次性进餐量锐增,这样便容易导致肥胖。夜生活者往往由于夜间睡眠不足,人体生物钟被干扰,神经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可以诱发神经衰弱、高血压、溃疡病及其它现代生活方式文明病。
2024-10-24 0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