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糖尿病足的发生通常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血糖控制不佳、足部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以及足部外伤等。 1. 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和神经,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和感觉功能。 2. 足部神经病变:糖尿病可引起周围神经损伤,使足部感觉减退或丧失,容易受伤而不自知。 3. 血管病变:下肢动脉硬化、狭窄或阻塞,导致足部供血不足,伤口难以愈合。 4. 感染:足部破损后,细菌容易侵入引发感染,加重病情。 5. 足部外伤:如烫伤、擦伤、挤压伤等,若处理不当,易发展为糖尿病足。 总之,糖尿病患者要重视足部护理,控制好血糖,定期检查足部,避免受伤和感染,以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一旦出现足部问题,应及时就医治疗。
2024-10-22 17:05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翁建平 主任医师
安徽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内分泌科
-
" 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及感染构成糖尿病足的三大因素。 这是因为肥胖者常有胰岛素受体缺陷,可造成胰岛素相对不足。糖尿病常合并高血压。据统计,在糖尿病人中有40~70%合并高血压,为一般人群的4~5倍。长期糖尿病可引起大动脉硬化、冠心并脑动脉硬化。糖尿病还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影响肾脏,出现糖尿病性肾病,此及形成高血压的另一因素。高血压又加剧糖尿病性肾病,使肾损害不断加重。 糖尿病还可影响神经系统,出现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常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出现肢体感觉异常、减退。由于肢体感觉减退,极易发生损伤,而且由于神经及血管病变,下肢皮肤营养供应不良,一旦损伤不易愈合,易继发感染和形成溃疡,久治不愈。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可导致足底小肌肉萎缩,呈爪形趾。 由于足部变形,步态改变,可使着力点发生改变,易产生胼胝、鸡眼,摩擦易发生损伤。加之肢体植物神经病变,出汗减少,足部皮肤干裂,肢体动脉硬化引起缺血,极易发生皮肤溃疡、感染。由于肢体动脉粥样硬化,下肢缺血,可引起小腿肚易抽筋,走路久时下肢疼痛,跛行,须歇息后才能缓解,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之为""间歇性跛行""。以上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及感染构成糖尿病足的三大因素。"
2024-10-23 01:36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