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脑栓塞恢复期及二级预防,需综合多方面,包括康复训练、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定期复查、心理调适等。 1.康复训练: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改善肢体功能和语言能力。 2.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3.药物治疗: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稳定斑块;控制血压、血糖的药物,如硝苯地平、二甲双胍等。 4.定期复查: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等指标,评估病情。 5.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焦虑抑郁,必要时寻求心理帮助。 总之,脑栓塞患者在恢复期要积极配合治疗,做好二级预防,以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风险。
2024-10-09 18:13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同果 主任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
秋天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因为气温下降会使人血管的脆性增加,而忽冷忽热也容易造成血管疲劳,从而使发生中风的风险大增。一旦发生脑梗塞,患者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 如果脑梗塞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时间”,这时已经形成的梗塞几乎是不能恢复的,但由其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则可通过康复训练部分恢复。进入脑梗塞的恢复期以后,一方面进行康复训练,更重要的是进入二级预防,也就是防止再次发生脑梗塞。在临床中常常发现一些患者认为定期输液“通一通血管”,就可以预防脑梗塞的再次发生,这种认识没有科学依据。 规范的二级预防可以减少或延缓脑梗塞的再次发生,规范的二级预防包括: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动脉粥样硬化等脑梗塞的危险因素;积极抗栓治疗如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活化药物;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肥胖,不运动,高盐、高糖、高脂饮食等;定期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血液系统检查,心脏彩超,颈部血管B超,经颅多普勒超声,头颅CT,磁共振或磁共振血管成像等。如果发现有颈动脉狭窄,必要时做血管造影后进行介入治疗。
2024-10-10 07: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