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中医认为肝硬化腹水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肝郁气滞、脾虚湿困、湿热蕴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 1.肝郁气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导致气滞水停。治疗常以疏肝理气为主,如使用柴胡疏肝散。 2.脾虚湿困:脾失健运,水湿内停,积聚腹中。治疗多采用健脾利湿之法,像参苓白术散有一定作用。 3.湿热蕴结:湿热之邪蕴结于肝脾,影响气血运行和水液代谢。可用茵陈蒿汤清热利湿。 4.肝肾阴虚:久病伤阴,肝肾阴虚,水液代谢失调。治疗宜滋补肝肾,一贯煎可供参考。 5.脾肾阳虚:阳气虚衰,不能温化水湿。可用真武汤等方剂温阳利水。 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强调辨证论治,综合调理,同时患者需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保持心情舒畅。
2024-10-15 13:04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池晓玲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肝病专科
-
肝硬化腹水在中医学中叫做“臌张”、“水臌”等,对于它的临床特征,中医学有句比较的描述:“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简单点说就是腹部胀大如鼓。 形成腹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久病体虚、正不胜邪而导致的水湿停留。因为久病气虚、血虚使得血行不畅,气血不行则水湿留滞难化,它与肝、肺、脾、肾都相关。脾为肝病波及之要害,又是运化水湿的枢纽,主要工作是运化,升清除浊,肝病累及脾脏,运湿的枢纽失施,所以说脾为“水肿之源”;肝肾同源,肝病日久必然会殃及肾脏,“肾司开阖”,主要负责人体水液的输出和排泄,肾要是有毛病了,那就相当于水库的泄洪闸没办法用了,后果必将是“水液泛滥”。 中医还有一句很的话,就是“肺居上焦如雾,脾居中焦如枢,肾居下焦如渎”,大体说明了肺、脾、肾在对体内物质的处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如果脾虚了,它就不能很好地受纳一切人体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并将其分布到全身各处,因此也就很难保证将水谷精微很好地传输到肺脏,导致肺失充养;肾脏虚了,也就不能很好地蒸化水湿,使得肾水上泛而犯肺。如此一来,都会影响到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使肺脏不能有效地实现“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因此,肺、脾、肾三焦的气化不利,气血运行不畅,是造成机体水湿不化,形成腹水的主要原因。
2024-10-16 00:46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