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成年人尿床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生理因素、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睡眠因素和药物因素等。 1.生理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膀胱肌肉可能会变得松弛,控制排尿的能力下降。 2.疾病因素:糖尿病、尿崩症、泌尿系统感染、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等,都可能影响排尿控制。 3.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能导致尿床。 4.睡眠因素:深度睡眠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能使人在睡眠中难以觉醒排尿。 5.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等,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 成年人尿床虽然可能令人困扰,但多数情况下,通过明确原因、采取适当的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症状可以得到改善。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和诊断,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024-10-17 16:2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梁蔚波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
导致尿床的原因可能有神经性与肾脏器质性疾病两大类。前者多是由于自小缺乏训练,例如过多地依赖尿片而不训练自觉小解,因而未能及时养成膀胱充盈——反射而觉醒——起床排尿这一自然习惯。后者是由于肾脏或泌尿系统某些疾病所引起。 如果患者有这些症状:一是平日夜尿次数多而且尿量不少;二是尿床。更多地应考虑是肾脏的器质性病变所致。 首先,从肾脏的生理功能来看,人体的肾小管对水有再吸收的功能,若这种功能异常,便会在夜间尿量增多,人在疲劳时,易熟睡不醒而发生尿床。可做两项简单的测试:一是分次记录一天的尿量,从早上7时至夜7时的尿量为白日的尿量,晚上7时至翌晨7时的总尿量为夜尿量。若夜间的尿量超过750毫升,或日尿量不超过夜尿量的3倍,则可能为肾小管的功能损害。第二个试验是到医院去测早晨第一次尿的尿比重,连续3天,若测试结果数字都是小于1.017,则更证明是肾小管病变。果真如此,就应进一步检查肾小管损害的原因了。 第二种较多导致尿床的器质性病变是膀胱输尿管反流。正常人膀胱充盈后排尿,膀胱输尿管之间的开口便会关闭,不让膀胱的尿逆流回输尿管。但若开口的结构有异常,关闭不全,那么排尿时,一部分尿从尿道排出,一部分尿则反流回输尿管乃至肾盂,膀胱排空后,小解完成,但已反流的尿又顺流回到膀胱,因而总是“排不清”,医学上称为残余尿增多。这样就使膀胱经常处于某种程度的张力状态,排尿次数当然也多了,当熟睡难醒时就会发生尿床。
2024-10-17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