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姜荣龙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经历四个典型的发展阶段,Ⅰ期是正常的胆管发生糜烂伴有片状炎症及间隔和小叶间胆管破坏,也可发现肉芽肿;Ⅱ期接着发生胆管增生,门管区开始被破坏,炎症向肝实质扩散,胆管大量增生,门脉周围纤维化形成;Ⅲ期胆管增生及炎症程度降低,纤维条索与门管区相连。Ⅰ带内出现明显的胆汁淤积和MAllory玻璃样变;Ⅳ期出现坚硬,规则,胆汁染色明显的再生小结,形成肝硬化。 如果无肉芽肿及特征性的胆管病变就很难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其他类型的肝硬化相区别,与组织学分期有关的问题是,上述各期之间有明显的重叠,尤其是Ⅱ,Ⅲ期,并且分期可能不反映临床状况(如一个Ⅲ期病变的病人可能无临床表现)。
2016-02-10 11:1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又称肝内梗阻性胆汁性肝硬化。本病主要病变是肝内小胆管的非化脓性炎症和梗阻。其病因至今不明,一般认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攻击小叶内胆管为特征。致病因子对胆管上皮细胞的持续攻击导致胆管结构逐渐破坏而消失。持续不断的小叶内胆管消失将引起胆汁淤积的症状和体征,随着疾病是进展,最后出现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本病常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并存。
2016-02-11 19:05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胆汁性肝硬化? 胆汁性肝硬化是指由于肝内、肝外胆管疾病导致长期胆汁淤积而致之肝硬化。一般分为肝内胆汁淤积性和肝外胆管梗阻性肝硬化两种类型,前者多为肝内细小胆管疾病引起的胆汁淤积,其中与自身免疫有关者,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后者多继发于肝外胆管梗阻,称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胆汁性肝硬化的一种较少见类型,其病变主要为肝内细小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炎症,起病隐匿,进展缓慢,长期持续的胆汁淤积,最终演变为肝硬化。女性患者约占80%~90%,多为中年以上妇女,一般认为与自体免疫有关。本病属中医学“黄疸”、“积聚”、“鼓胀”等病范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