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饮食防治结石,主要包括多喝水、均衡饮食、控制某些食物摄入、合理摄入矿物质、避免不良饮食习惯等。 1.多喝水: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至少 2000 毫升,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晶体形成。 2.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各类营养素,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 3.控制某些食物摄入:减少高草酸食物如菠菜、草莓、巧克力等;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 4.合理摄入矿物质:不过量摄入钙,适当补充镁、钾。 5.避免不良饮食习惯:少吃高盐、高脂、高糖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总之,饮食在结石的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如果已经患有结石,还需结合医生的建议进行综合治疗。
2024-10-15 16:25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梁蔚波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
不同成分的结石,形成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但在防结石的饮食上,有些原则是相通的。 首先,结石形成的先决条件是尿液中组成尿石成分的超饱和。增加液体的摄入量可使大量尿液排出,从而降低尿路结石成分的超饱和,对所有尿路结石病人都有益处。因此,建议尿石症病人应增加液体的摄入量。大量饮水可增加尿量,稀释尿液能降低尿中结石物质的过饱和度,还可以加强对尿路的冲刷作用,使小结石不容易滞留在肾和尿道,适合各类型结石的预防。正常人每天应饮水2000毫升以上,餐后或运动后更应大量饮水,因为这时尿中溶质浓度水平往往较高。摄取的水分以自来水和矿泉水为好。清凉饮料、甜味饮料中因含糖和磷酸,可引起尿钙增加,而红茶、绿茶中草酸含量较多,故都不推荐。 其次,高肉类蛋白质饮食也会使结石发病率增高。肉类含有大量嘌呤和嘌呤前体,它们在体内可以代谢转变为尿酸,经尿液排泄。高尿酸尿是尿酸结石的病因,而且可促使尿中草酸盐沉淀,又可导致或加速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此外,高动物蛋白质摄入还可以降低抑石因子如枸橼酸盐的浓度和尿液PH值,从而创造了结石形成的理想环境。因为尿液的PH值降低也是尿酸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尿酸在尿液PH值为6.0时,溶解度约为500毫克/升,主要以离子型尿酸盐的形式存在,一般不会形成尿酸结石;当尿液PH值降低到5.0时,它的溶解度降为100毫克/升,多数尿酸处于非溶解状态,便会诱发尿酸结石形成。 因此,适量摄入蛋白质,避免高蛋白特别是高动物蛋白饮食,对所有结石病人都是有益的。
2024-10-16 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