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重视基础病的防治对预防中风至关重要,这包括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以及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等。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弹性降低、变硬变脆,增加中风风险。常用降压药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等。 2.糖尿病: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和神经,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常见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胰岛素等。 3.高血脂:血脂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阻塞血管。降脂药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非诺贝特等。 4.心脏病:如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堵塞脑血管引发中风。 5.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长期熬夜、缺乏运动、高盐高脂饮食等,都会增加中风的发生几率。 总之,基础病的有效防治是预防中风的关键环节。通过积极治疗基础病、改善生活方式,能大大降低中风的发病风险。建议定期体检,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2024-10-20 20:13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丰 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老年心血管科
-
有效预防中风,关键是重视基础病的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动脉硬化是引起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患有此类疾病的中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药物治疗。 不少高血压病人认为,大热天血压普遍下降,暂时停药也不要紧。事实上,高血压病人和正常人不同,他们的血压波动受环境、气候影响极大,在高温天气,因为太热反而发生血压骤升,引发脑出血、脑梗死的情况也很常见。 糖尿病和中风关系密切,在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中风的发生比无糖尿病者多5倍。这是因为糖尿病可造成微血管损害以及加重大动脉粥样硬化,促使血栓形成,使脑中风的危险性增高。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比脑出血多。 对策: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及软化血管药等。曾经出现中风先兆者,应尽可能深入检查(包括全脑血管造影),以了解中风的发病基础。与此同时,盛夏要注意调整情绪,保持平和心态,运动适可而止。适当午休,以补充夜晚睡眠的不足。
2024-10-20 2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