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其发病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生育状况、肥胖、慢性疾病以及遗传因素等。总体来说,在成年女性中发病率较高。 1.年龄:随着年龄增长,盆底肌肉和组织的功能逐渐下降,发病率随之上升。 2.生育状况:多次分娩、难产、产程过长等会增加盆底损伤的风险,从而提高发病率。 3.肥胖:体重过重会增加盆底的负担,使发病率升高。 4.慢性疾病:长期患有咳嗽、便秘等慢性疾病,腹压增加,易导致盆底功能障碍。 5.遗传因素:部分人由于遗传因素,盆底组织本身较为薄弱,易发病。 总之,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病率因多种因素而异。女性应重视盆底健康,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产后康复训练等预防该疾病。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4-10-23 12:0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颖琳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妇产科围产专科
-
现在有文献对妊娠和分娩进行调查,例如排尿次数、夜尿增多、便秘等进行调查,有些数据得出了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发生率达到60%到70%不等,但这些只是问卷调查。
2024-10-24 01:34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产后盆底肌肉损伤? 妊娠期重力主要作用在盆底肌肉上,加上子宫重力日益增加,所以盆底肌由于处在持续受压中而逐渐松弛。分娩的过程同样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这些因素累积起来,容易在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根据统计分析,我国女性有一半的人在分娩后就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