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抽动症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生活调整、中医治疗、康复训练等。 1.心理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2.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氟哌啶醇、硫必利、可乐定等,能有效控制抽动症状,但需遵医嘱使用。 3.生活调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4.中医治疗:如针灸、推拿等,可辅助改善症状。 5.康复训练:包括感觉统合训练、运动训练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协调性。 抽动症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及家属应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以促进病情的改善。
2024-10-09 17:53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媚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
抽动症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药物治疗 1.氟哌啶醇: 约有 2/3的患儿使用小剂量氟哌啶醇(0.5~5 mg/d)可以好转 其他抗精神病药亦可使用,例如匹莫齐特、利培酮等。 可乐定(Clonidine):约一半患儿有效,对其伴发的多动症症状也可有效。此药也应长期应用,2~ 3个月后疗效还可增加。可乐定片剂每片 0.0075 mg,剂量为每天l~3片,分次服;亦可使用可乐定贴片,贴在耳后或肩胛处皮肤上,每周换1次。 泰必利:不良反应较氟哌啶醇小,但疗效也较弱,剂量为 I00~300 mg/d,分次服,一般1~2周后开始见效。 抗抑郁药:常用氯米帕明、氟西汀等,对伴有强迫症状者有效,抽动亦可减轻,剂量一般要略大于治疗抑郁症的剂量。 (二)心理治疗 主要是教育患儿正确对待因患病引起的心理社会处境,同时告诉其家长及有关亲友设法改善某些心理社会处境。
2024-10-09 19: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