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晓东
南京紫金医院
一级
脑复苏专科
-
乳糜泻是一种由于遗传、免疫等因素导致的肠道疾病。对于乳糜泻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多种检查,包括血液检查、粪便检查、小肠活检、基因检测、影像学检查等。 1.血液检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抗体(tTG-IgA)、抗肌内膜抗体(EMA)等,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乳糜泻。 2.粪便检查:分析粪便中的脂肪含量,若脂肪含量过高,可能提示乳糜泻。 3.小肠活检:这是诊断乳糜泻的金标准。在显微镜下观察小肠黏膜的形态和结构变化。 4.基因检测:检测特定的基因变异,如 HLA-DQ2 和 HLA-DQ8 基因,对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5.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 等,可帮助了解肠道的形态和结构,排除其他疾病。 总之,综合运用上述多种检查方法,能够更准确地诊断乳糜泻,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治疗,调整饮食,改善症状。
2024-10-17 12:53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岳辉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对长期腹泻、体重减轻的病例,应警惕小肠吸收不良的存在。诊断麦胶性肠病首先要与其他肠道器质性疾病、胰腺疾病所致的吸收不良加以鉴别。 1)血液检查:多数为大红细胞性贫血,亦有正常红细胞性或混合性贫血。血清钾、钙、钠、镁均可降低。血浆白蛋白、胆固醇和磷脂及凝血酶原也可降低。严重病例的血清叶酸、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12水平亦降低。 2)粪脂定量测定和脂肪吸收试验:一般采用Vandekamer测定法。粪脂定量试验方法简便,绝大多数的脂肪泻病人可据此作出诊断,但不够灵敏。脂肪吸收试验能精确地反映脂肪吸收状况。 3)131碘-甘油三酯及131碘-油酸吸收试验:粪便131碘-甘油三酯排出率>5%,或131碘-油酸>3%,均提示脂质吸收不良。本试验方法简便,但准确性不如粪脂化学测定法。 4)血清胡萝卜素浓度测定:为有价值的筛选试验,正常值大于100IU/dl。在小肠疾患引起的吸收不良时常低于正常,胰源性消化不良时正常或轻度降低。在营养不良,摄食不足、高热或某些肝病时亦可减少。 5)其他小肠吸收功能试验:水溶性物质如木糖、葡萄糖、乳糖、叶酸可用于测定上段小肠吸收功能。在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可有典型的减损,而在胰源性或其继发性脂肪泻时可正常。 6)胰腺功能试验:在慢性胰腺炎、胰癌和胰囊肿性纤维化时,均可显示异常,以助胰源性吸收不良的诊断。 7)胃肠X线检查:小肠常有功能性改变,多见于空肠中段及远端,主要表现为肠腔扩大,积液和钡剂沉积;肠曲分节呈雪片状分布现象;黏膜皱襞增粗或肠壁平滑呈“腊管”征;钡剂通过时间延缓等。胃肠X线检查还可除外胃肠道其他器质性病变。 8)内镜检查:可作直视下活检,提高了小肠病变的诊断水平,基本上取代了盲目抽吸活检术。结肠镜有时可通过回盲瓣,观察回肠末端病变。
2024-10-18 0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