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粱建华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卫生院
一级
精神科
-
所谓真假同性恋的说法,可能源于个体的性取向认知变化、社会环境影响、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以及个人经历等。 1.性取向认知变化: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对自身性取向的认识可能会发生改变,有时会被误认为是真假之分。 2.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的观念和压力可能导致一些人暂时隐藏或改变自己真实的性取向表现。 3.心理因素:如心理创伤、心理障碍等,可能影响个体对性取向的判断和表达。 4.生理因素:某些生理变化或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性取向的表现。 5.个人经历:特殊的情感经历或人际关系,可能让人对自己的性取向产生疑惑或误解。 总之,性取向是一个复杂的个人特质,不应简单地用真假来划分。对于性取向的认知和理解,需要尊重个体的感受和选择,避免片面和歧视性的判断。
2024-09-17 18:4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贾福军 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性的意义和重要性,各种性取向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同性恋就是其中之一。这些人在同性交往中存在一种感情更充沛、态度更积极的反应,有一种难以抑制的热情和冲动。但在同性恋现象中,是存在“真”与“假”两种情形的。只存在迷恋同性的心理倾向和外部行为特征,而没有发生过类似异性间性行为的情况,我们称之为“假性同性恋”,即具备同性恋倾向;以和同性进行类似异性间性交的行为来达到性满足的情况,则属于“真性同性恋”。 青少年步入青春期时,与异性同伴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他们疏泄性冲动。如果家庭对家里的女孩过分保护,使她在青春期不能和男性建立正常的情感联系,她的性冲动长期被压抑,当她与某个女孩有了“亲密接触”之后得到释放,令她原本不确定的性取向,自然地转移到了同性女孩身上。 这是一种寄生心理。这种感情的特殊性,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毕竟,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上能坦然接受这种事的人还是少数,她们将来可能要面对来自周围方方面面的各种压,如何在强大的社会压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将是摆在她们面前的最严峻问题。而且,很可能因为不为世人所理解而感到沮丧、自卑,而要做到坦然面对,是需要超强的个人独立性和意志的。
2024-09-17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