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平爱忠 医师
上海市松江区新浜镇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双性恋是一种性取向,指在情感、爱情和性吸引方面对两种性别(男性和女性)都可能产生兴趣和投入。其表现多样,包括情感偏好、性幻想、恋爱关系等。双性恋者的性取向并非固定不变,可能会随时间和经历有所变化。 1. 情感吸引:可能同时对男性和女性产生深厚的情感连接和依赖。 2. 性幻想对象:在性幻想中,男性和女性都可能成为想象的对象。 3. 恋爱经历:有与不同性别的人建立恋爱关系的经历。 4. 自我认知:对自身性取向有清晰的认知和接纳。 5. 社会压力:可能面临来自家庭、社会的不理解和压力。 总之,双性恋是性取向的一种,应尊重每个人的性取向选择,给予理解和包容,创造一个多元和包容的社会环境。
2024-10-21 20:1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贾福军 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
双性恋并不少见,事实上比绝对的同性恋更普遍。然而,科学家通常把注意力放在研究同性恋和异性恋上,却忽视了处于中间状态的双性恋。 人们认为双性恋是非一夫一妻制的,一些有双性认同的人会同时和一个男性及女性保持经常的性关系。 一般来说,双性恋者在25岁之前会认为他们是双性恋者。双性恋女性第一次被异性吸引和发生性行为的时间要比第一次被同性吸引和发生性行为早。相比之下,双性恋男性更有可能是首先体验到同性吸引及性行为,接下来才是异性吸引和性行为。这样的时间顺序,在塑造一个人的性行为和性别认同上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具有相对不定型的、未分化集中的性驱力。这种性驱力依赖于环境,可能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双性恋与绝对的同性恋和异性恋相比可能更“自然”一些。 由于双性恋者并不是有精神疾病或有在适应性上比异性恋差的证据,因此,企图把双性恋者转变为绝对的异性恋者的转换疗法是无意义的,有时还会牵涉到道德问题。临床研究也表明,要改变一个人的性取向是极其困难的。 对双性恋而言,有个概念要澄清,那就是性认同,即本人认为自己是同性恋、异性恋,或是双性恋。 从客观角度看,一个人的性认同和对性伙伴的选择可能会存在矛盾。例如,一名女性可能认为自己是同性恋,但偶尔仍会和男性发生性行为。客观地讲,她对性伙伴的选择是双性的,但她的性认同是同性的。更普遍的是,许多人认为自己是异性恋,但却偶尔会和男性或女性发生性关系。 在艾滋病流行的年代,丈夫的双性恋行为不仅是一种性行为方式,而且存在一种潜在的危险:可能将HIV病毒带进家庭。
2024-10-22 12:35
-
追问是开放提问,不一定是原来医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