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段爱凤 医师
威县中医院
二级甲等
妇科
-
女性男性化现象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激素失衡、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疾病影响以及环境因素等。 1.激素失衡:女性体内雄激素水平过高,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导致体毛增多、声音变粗等男性化特征。 2.生活方式:长期高强度的运动训练、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影响激素分泌,出现类似男性化表现。 3.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基因的突变或遗传疾病,可能使女性在生理特征上偏向男性化。 4.疾病影响:肾上腺皮质肿瘤等疾病,会导致激素分泌异常,引发女性男性化。 5.环境因素:长期暴露在某些化学物质环境中,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造成女性男性化。 总之,女性男性化现象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如果出现明显的男性化特征,应及时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4-10-10 20:06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贾福军 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其性格的形成、角色的赋予,均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以及个体遗传差异等息息相关。也就是说,性别角色的界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不同国家、民族、时代,对性别角色的界定有不同的涵义。面对女性男性化,我们不能以一种静止的、僵化的眼光去看待,而应该以发展的、动态的眼光来看待。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历史与时代不仅给予现代女性以独立、自主、自由和平等,同时也赋予她们以挑战、责任、义务和使命。这时候,如何平衡“男女平等”与“男女有别”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整个社会深思的问题。 一方面,为了追求男女平等而无视男女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不加区别地赋予两性以同样的角色和义务,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而只能造就病态的、带有功利主义的女性男性化。当下,许多“女强人”在赢得职场上成就的同时,不得不放弃婚姻、生育等女性权利,这就是女性男性化的不良后果。 另一方面,如果不结合个体的具体情况而片面地强调“男女有别”,机械、刻板、僵化地去理解男女角色,那也不是真正意义上对两性差异的尊重,而只能是对个性的抹杀和无情践踏。在一个常态的社会里,由于遗传上的差异,总有一部分女性先天就是男性特质多于女性特质,即自小就比较“男子气”。对于这种女性男性化,我们不必大惊小怪,因为那是遗传或者说是天赋的个性使然,而且这样的人毕竟只有少数。但是,人为地使女性男性化,则是我们所极反对的。因为,它是功利的、不自然的。
2024-10-11 0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