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特约医生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脾胃湿热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规律、过度熬夜、过食肥腻的食物等引起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中药进行调理,例如黄连、茯苓、陈皮、栀子、秦皮等;也可以服用中成药进行调理,例如清热祛湿颗粒、四妙丸等。饮食上不要吃肥腻和油炸类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2019-12-14 14:05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石显方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脾胃虚弱是引起是脾胃湿热内在因素。脾胃湿热证的形成,虽然病因病机有多种,但脾胃功能状态是决定因素。
2016-01-22 23:45
1、感受外邪:湿邪最易伤脾,脾为湿土,为“受湿之区”,胃为燥土,喜润恶燥易患燥病,燥为阳热之邪,燥甚则热,胃热脾湿结合即为湿热,故湿邪和燥邪易侵犯脾胃。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风热,在脾虚失运内有蕴湿的情况下,外感风热与内蕴之湿,结合亦成湿热;同时外邪犯肺,胸闷咳嗽,气机升降失常,又可伤及虚弱之脾胃,致湿从内生,郁而化热,形成湿热。
2、饮食不节 无节制的饮食是伤害脾胃的最多最常见的病因。“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嗜酒、过饱、过食肥甘厚味及不洁的饮食,无规律的饮食均易伤及脾胃引起食滞、湿阻、气滞等,而食滞、湿阻、气滞日久均可化热。酒性本身即“气热而质湿”,气滞也是水湿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成极具生湿助热的特性,可见诸多饮食不节因素均可成为脾胃湿热证形成的病因。
3、情志因素 “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
张景岳曾说:“但苦思难释则伤脾”。过度思虑,情志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的正常疏泄是脾升胃降协调脾气健运的重要条件,即“土得木而达”。肝失疏泄无以调畅气机,脾升胃降失调,脾失健运生湿,湿郁化热,湿热乃成。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您好,中医理论认为,引起脾胃湿热主要的原因有:
2016-01-23 12:13
1、感受外邪:湿邪和燥邪易侵犯脾胃,致湿从内生,郁而化热,形成湿热。
2、饮食不节:无节制的饮食是伤害脾胃的最常见病因,容易引起食滞、气滞等。
3、情志因素:过度思虑,情志不畅,会导致肝失疏泄,脾升胃降失调,脾失健运生湿。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