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餐后血糖一般指进餐后不同时间段所测量的血糖值,主要包括餐后 1 小时、餐后 2 小时、餐后 3 小时等。这些时间段的血糖值对于评估血糖控制情况、诊断糖尿病及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1. 餐后 1 小时:此时血糖通常会升高,一般不超过 11.1mmol/L。如果超过这个值,可能提示血糖调节存在异常。 2. 餐后 2 小时:这是临床上常用的监测点,正常应小于 7.8mmol/L。若在 7.8-11.1mmol/L 之间,属于糖耐量异常;大于 11.1mmol/L 则可能诊断为糖尿病。 3. 餐后 3 小时:血糖应基本恢复到空腹水平,即 3.9-6.1mmol/L 之间。 4. 影响因素:饮食的种类和数量、胃肠蠕动速度、身体的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等都会影响餐后血糖值。 5. 监测意义:有助于了解饮食和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及时发现血糖波动,调整治疗方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总之,餐后不同时间段的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并发症都非常重要。如果发现餐后血糖异常,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2024-10-21 17:26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万根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级甲等
内分泌科
-
现在临床上多数在餐后两小时测量血糖,其他一小时,三小时测量的也有参考价值,但目前还是两小时测量比较好。
2024-10-22 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