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血流动力学改变、炎症反应、代谢紊乱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 1.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胆固醇等脂质在动脉壁沉积,形成粥样斑块,逐渐阻塞血管。 2.血流动力学改变:长期高血压使血管壁承受较大压力,损伤内皮细胞,促进粥样硬化形成。 3.炎症反应: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壁,释放炎症因子,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4.代谢紊乱: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5.遗传因素: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总之,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预防和早期诊断治疗。
2024-11-24 13:44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丰 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老年心血管科
-
动脉内膜粥样斑块形成,逐渐发展使血管管腔狭窄以致闭塞;也可因斑块内出血,或表面血栓形成而使血流突然中断。血管壁的病变加上血流动学的影响可形成局部瘤样扩张。肢体缺血程度取决于病变侵犯部位,形成狭窄的进程快慢,是否已有侧支循环形成等因素。由于经血流供血供氧与组织耗氧之间是一对动态矛盾,当肢体处于休息状态时,减少血流供应尚能应付低耗氧需要;当肢体运动和承受负荷时,耗氧量增加,即出现氧的供求矛盾,诱发缺血症状。
2024-11-24 2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