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戴湘庭
南京市大厂医院
二级
内科
-
核黄疸又称胆红素脑病,是由于胆红素在脑内沉积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常发生于新生儿,与胆红素代谢异常、血脑屏障不成熟、胆红素水平过高、感染、缺氧等因素有关。 1.胆红素代谢异常: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完善,胆红素代谢能力弱,易导致胆红素堆积。 2.血脑屏障不成熟: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尚不完全,胆红素易进入脑组织。 3.胆红素水平过高:血清胆红素浓度过高,超出了机体的处理能力。 4.感染:如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可影响胆红素代谢和排泄。 5.缺氧:缺氧状态会加重胆红素对脑组织的损伤。 总之,核黄疸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的疾病,需要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其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2024-10-22 16:0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为民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
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但体内黄疸水平超过一定程度时,间接胆红素即进入脑组织,使脑组织受损,尤其大脑基底结下视丘和第4脑室,基底结部黄染明显,由于胆红素沉积在基底神经节和脑干神经核而引起的脑损害. 早期表现为精神委靡,嗜睡,拒奶,恶心,吐奶,若及时治疗,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此期历时1-2天,若黄疸继续加重,则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阵阵哭闹,哭声尖,眼球运动障碍,黑眼球大部分在下边,形成娃娃眼,且四肢肌张力明显升高,有时可出现惊厥,重则呼吸衰竭而死亡,如能及时治疗,可有一定的恢复,否则造成永久性的后遗
2024-10-22 15: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