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庄棋军 医师
上海市松江区新浜镇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其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胆汁成分异常、胆囊功能障碍等。一般来说,单纯吃药溶石碎石的效果有限,取决于结石的大小、成分、数量、患者身体状况等。 1. 结石大小:较小的结石可能通过药物有一定的溶石效果,如熊去氧胆酸。但较大的结石药物作用通常不明显。 2. 结石成分:胆固醇结石对药物的反应相对较好,而胆色素结石则效果不佳。 3. 患者身体状况:若患者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药物代谢受影响,溶石碎石效果也会打折扣。 4. 药物选择:常用的溶石药物有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 治疗时机:早期发现的结石,及时用药可能有一定作用。但如果结石已经引起明显症状或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总之,胆结石的治疗不能单纯依赖药物溶石碎石。患者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024-10-20 19:4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高毅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级甲等
肝胆二科
-
口服药物并不能溶解所有的胆石,只对胆固醇结石有效,且还有一定的适应症。目前,胆囊切除术仍是治疗胆结石的主要手段。但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胆结石,则不一定要马上手术,除非合并胆囊炎,尤其是反复发作者。然而,想要进行吃药溶石,并非易事。 首先,口服药物溶石主要针对胆囊内的结石,而且,还得是胆固醇结石,原因是胆固醇结石是因为胆汁中的胆汁酸减少,胆固醇溶解排泄不快,出现超饱和状态而形成的结石。溶石药物就是通过增加胆汁酸,降低胆固醇的饱和度,从而使胆固醇结石得到溶解的。而对于含钙结石、胆色素结石,口服溶石药物的效果则很差,甚至完全无效。所以,在选择药物溶石之前,要先知道病人的胆囊结石成分究竟属于哪种。这可通过作B超、X线、胆囊造影或CT检查来确定。 此外,即便是胆固醇结石,选择药物治疗,也有一定的适应症,例如:病人的胆囊功能要良好、胆囊管无阻塞;胆结石最大直径不能超过15毫米;肝功能要正常;没有明显的黄疸、发热、胆绞痛等表现。 溶石期间,每隔6个月要检查,临床上,溶石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牛磺熊去氧胆酸。 鹅去氧胆酸会引起转氨酶(ALT)增高和腹泻,且疗程长,目前已逐渐退出临床应用领域。 熊去氧胆酸的溶石作用较鹅去氧胆酸强1.5~2倍,且不良反应较少,疗程为6~12个月,疗效为50%左右。 牛磺熊去氧胆酸,在国外已应用十余年,近几年在国内也有报告其效果良好——服药4个月时,有效率可达50%以上,到6个月时,有效率可达70%以上,且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一般疗程4~6个月。 如果选择了口服药物溶石,病人就要定期测定肝功能和胆汁生化指标,隔6个月还得作B超检查,以便动态观察疗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病人还要注意清除诱发结石的因素,如避免高脂肪饮食等。 不过,药物溶石治疗的最大问题是复发。 一般来说,如果结石溶解后马上停药,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可能复发。有数据显示,溶石治疗有效的病人中,停药治疗两年内复发率为50%,5年内复发率为75%。为了减少复发,在结石溶解后,可用鹅去氧胆酸或牛磺熊去氧胆酸(剂量为治疗量的1/2或1/3)来进行长期口服维持治疗。 正因为口服药物溶石的疗程长,药物价格较昂贵,疗效也欠满意,部分病人可能还会出现不良反应,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所以,是否选择药物溶石,病人还是应该多听医生的意见,慎重考虑。
2024-10-21 04: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