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钱润荣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人民医院
二级乙等
外科
-
肠溶型阿司匹林仍会损害胃黏膜,主要有药物特性、个体差异、合并用药、胃黏膜原有疾病、用药时间等因素。 1.药物特性:虽然肠溶型阿司匹林在肠道溶解,但仍可能有少量药物在胃内提前释放,直接刺激胃黏膜。 2.个体差异:不同人的胃黏膜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部分人即使服用肠溶型阿司匹林,胃黏膜也较易受损。 3.合并用药:如同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会增加胃黏膜损伤的风险。 4.胃黏膜原有疾病:本身有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更易受阿司匹林影响。 5.用药时间:长期服用肠溶型阿司匹林,累积的药物作用可能逐渐损害胃黏膜。 6.年龄因素:老年人胃黏膜的修复能力下降,服用肠溶型阿司匹林后更易出现损伤。 总之,肠溶型阿司匹林并非绝对不会损害胃黏膜。在使用时,应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有胃部不适,及时就医。用药需遵循医嘱,切勿自行增减药量。
2024-10-15 16:11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初俊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镜科
-
自阿司匹林诞生之日起,临床报告与之相关的不良反应,如消化不良甚至消化道(主要是胃及十二指肠)糜烂、溃疡、出血等,屡见不鲜。这主要是因为,阿司匹林的化学成分是乙酰水杨酸,具有很强的酸性,口服后对胃黏膜的刺激很大;另外,它也是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可使胃肠黏膜血流减少,从而使分泌及修复能力降低,削弱胃肠黏膜的屏障保护功能。肠溶型阿司匹林,仍会损害胃黏膜: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要预防心梗等事件的发生,须长期使用阿司匹林。为了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商家就在阿司匹林的制作工艺上作了改进,将其制成肠溶片,使药片主要在肠道内溶解吸收,从而避免了对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的直接刺激。从理论上说,肠溶型阿司匹林在肠内分解、吸收,胃黏膜出血的机会应该减少才对,但研究结果显示,服药者中出现糜烂性出血性胃炎的仍较多。原因就在于,尽管肠溶型阿司匹林对胃的直接刺激减少了,但它的本质没有改变——仍是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经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胃黏膜,仍会削弱胃肠黏膜的屏障保护功能。现已证实,幽门螺杆菌与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破坏有协同作用,且是“1+1>2”的效应:胃中含幽门螺杆菌者服用阿司匹林,胃黏膜出血的危险性更大。长期吃阿司匹林者要先查菌。计划(或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在服用阿司匹林前,应“先跟细菌打个招呼”——检测胃内是否有幽门螺杆菌。目前的检测方法很多,其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碳呼吸试验:空腹吞一粒胶囊,半小时后吹一口气便能得到检测结果,无痛无创。但要注意,在作碳呼吸试验前的2~4周内,应避免服用抗生素、抑酸药(如××替丁或××拉唑)以及铋剂(如枸橼酸铋钾),否则可能导致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如果检查结果是阳性,那么病人应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治疗通常需要1周时间;停药1个月后,再行碳呼吸试验检查,如转阴,则可开始服用阿司匹林。不过,病人还要经常观察大便颜色的改变,定期作大便隐血试验,以便及早发现胃肠出血的可能。
2024-10-15 15: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