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秦桂华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皮肤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由于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于皮肤组织中而引起的慢性皮肤病,表现多样,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免疫、环境、代谢等因素。 1.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特定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发病。 2. 免疫异常:免疫系统失衡,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紊乱,可能参与疾病发生。 3. 环境因素:长期摩擦、搔抓皮肤,紫外线照射等可能诱发。 4. 代谢障碍:体内某些物质代谢异常,影响淀粉样蛋白的代谢和沉积。 5. 其他因素:慢性炎症刺激、某些感染等也可能与发病相关。 总之,皮肤淀粉样变性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等检查。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等,但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2024-10-14 11:5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健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科
-
淀粉样变性是一种蛋白质障碍性病变,指淀粉样蛋白沉积于组织或器官,并导致所沉积的组织和器官出现不同功能障碍,具体病因不清楚,可有遗传倾向。它可发生于多个器官和组织。只累及皮肤者称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多见于双小腿胫前、臂外侧、腰背部和大腿。这种病,早期为针头大小褐色斑点,然后变成尖头丘疹,增大后呈扁平隆起的多角形或圆锥形,质硬,棕褐色或肤色,表面粗糙、角化过度。治疗上,除了一般的止痒外,主要是对抗皮肤的角化过度。维A酸类药物对治疗这种病有一定效果。
2024-10-14 12:12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