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谢芳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乙状结肠冗长症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乙状结肠长度超出正常范围,引发一系列症状。其成因复杂,包括先天发育异常、肠道动力紊乱、神经调节失衡、慢性炎症刺激、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看医生,根据医嘱进行治疗,切勿自己胡乱用药。
2017-11-07 09:25
1.先天发育异常:部分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乙状结肠的生长过长,导致成年后出现冗长症。
2.肠道动力紊乱:肠道蠕动过慢或不协调,使粪便在乙状结肠内停留时间过长,可能逐渐导致乙状结肠拉长。
3.神经调节失衡:支配肠道的神经功能出现问题,影响肠道的正常收缩和舒张,进而引发乙状结肠冗长。
4.慢性炎症刺激:长期的肠道炎症,如结肠炎,可能刺激乙状结肠组织增生,使其变长。
5.长期不良饮食习惯: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长期久坐少动等不良习惯,容易导致肠道功能异常,增加乙状结肠冗长的风险。
总之,乙状结肠冗长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常出现便秘、腹痛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灌肠等,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