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余家康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级甲等
新生儿外科
-
母乳性黄疸治疗通常涉及暂停母乳喂养、增加排便次数、光照疗法等措施。此外,监测胆红素水平和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也很重要。面对身体不适,切勿拖延,应立即就医并遵循医嘱,安全有效地恢复健康。
2017-12-28 21:22
1.暂停母乳喂养:对于部分婴儿,短期暂停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胆红素水平。暂停时间不宜过长,需密切观察婴儿状况。
2.增加排便次数:频繁哺乳或给予糖水可促进婴儿排便,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胆红素。
3.光照疗法:通过让婴儿暴露于特定波长的光线下,可有效降低血液中胆红素含量。
4.监测胆红素水平:定期检测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保证充足水分:确保婴儿摄入足够水分,促进胆红素通过尿液排出。
治疗母乳性黄疸时,需综合运用上述措施,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婴儿健康的同时,尽量减少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