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朱微微 主治医师
安徽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
溶血性贫血是一种临床病症,指的是由于红细胞过早破坏,超过骨髓造血能力所能补偿的程度,从而导致的贫血状态。在中医中,它可能表现为黄疸、虚劳等症状。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身体稍有不适即应就医,听从医生的专业建议进行治疗。
2017-12-01 22:29
溶血性贫血的主要特征是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骨髓代偿性增生不足。此病可能由遗传、免疫、感染、药物等多种原因引发。
1. 遗传因素:某些类型的溶血性贫血是遗传性的,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2. 免疫反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身体产生攻击自身红细胞的抗体。
3. 病毒或细菌感染:某些感染可直接损害红细胞或触发免疫反应。
4. 药物或毒素:某些药物(如奎宁、磺胺类药物)和化学物质可能导致溶血。
5. 其他病因:包括骨髓疾病、脾功能亢进等。
诊断溶血性贫血通常需要血液检查,如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等。治疗策略依据病因,可能包括去除病因、药物治疗(如皮质激素)、输血、脾切除术,严重病例可能需要骨髓移植。患者应注意定期复查,遵医嘱,并在出现疲劳、黄疸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