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高国望 医师
威县妇幼保健院
二级甲等
皮肤科
-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生在头皮、面部、胸背等皮脂腺丰富部位。其发病与皮脂分泌过多、马拉色菌感染、免疫因素、饮食、精神等有关。治疗药物包括抗真菌药、糖皮质激素、抗生素、B 族维生素等。一般来说,积极治疗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但如果病情严重或治疗不当,可能会引起感染、皮肤萎缩等问题。 1. 发病原因: 皮脂分泌过多:皮脂腺功能亢进,导致皮脂排出增多。 马拉色菌感染:马拉色菌在皮脂丰富部位繁殖,引发炎症。 免疫因素:机体免疫失衡,容易导致炎症反应。 饮食因素:高糖、高脂肪饮食可促使皮脂分泌增加。 精神因素: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等可影响皮脂分泌。 2. 治疗药物: 抗真菌药:如酮康唑洗剂,能抑制马拉色菌繁殖。 糖皮质激素: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可减轻炎症反应。 抗生素:如红霉素软膏,用于抗感染。 B 族维生素:如维生素 B6,有助于调节皮脂分泌。 其他药物:水杨酸制剂、二硫化硒洗剂等也有一定疗效。 脂溢性皮炎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多数患者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
2024-10-28 1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