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计数减少、皮肤黏膜出血等。其发病与自身免疫、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脾切除等。 1.自身免疫: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血小板,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 2.感染因素:某些病毒、细菌感染可能诱发该病,如幽门螺杆菌感染。 3.遗传倾向: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但并非主要致病因素。 4.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肝素、奎宁等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 5.其他因素:环境因素、妊娠等也可能与该病发生有关。 总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诊断和治疗。患者一旦确诊,应及时在正规医院接受规范治疗,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2024-11-01 03:09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不良(低下)性贫血,又称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d hypoplastic anemia)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将无原因可查者称为原发性再障,有病因可查者称为继发性再障。据国内统计前者占再障病例的70%~80%,后者约占12%~30%。国外报道各占50%左右。另有一些再障(如Fanconi综合征和暂时性骨髓抑制)的病程和预后均不同于慢性继发性再障。再生障碍性贫血在我国发病不多,每年0.74/10万人口,其中每年有0.14/10万人口为重型再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