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奥拉西坦片和茴拉西坦片在成分、作用机制、适用症状、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存在区别。 1.成分:奥拉西坦片的主要成分是奥拉西坦,茴拉西坦片的主要成分是茴拉西坦。 2.作用机制:奥拉西坦能促进磷酰胆碱和磷酰乙醇胺合成,茴拉西坦可改善大脑功能。 3.适用症状:奥拉西坦片常用于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等,茴拉西坦片适用于中老年人记忆减退等。 4.不良反应:奥拉西坦片可能引起精神兴奋、睡眠异常等,茴拉西坦片可能有口干、嗜睡等。 5.药物相互作用:奥拉西坦片与华法林合用时应注意监测,茴拉西坦片与抗胆碱药合用时可能影响药效。 总之,这两种药物虽然都对改善脑功能有一定作用,但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使用。
2024-10-30 21:07
-
追问是开放提问,不一定是原来医师回答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指由于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1896年,Emil Kraepelin首先提出动脉硬化性痴呆(arteriosclerotic dementia)的概念,之后许多学者又提出了不同的命名,如腔隙状态、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多发梗死性痴呆(MID)、腔隙性痴呆(lacunar dementia)、遗传性多发梗塞性痴呆(HMID)等。为避免误解,有专家建议凡与血管性因素有关的痴呆统称为血管性痴呆。血管性因素主要指脑内血管即颈动脉与椎基底动脉两大系统,可以是这些血管本身的病变,也可以是颅外大血管及心脏的病变,间接影响脑内血管供血不足而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改变,最终使大脑功能全面衰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