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朱微微 主治医师
安徽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
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又称新生儿同种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由于母婴血小板抗原不兼容导致的疾病。以下是其基本概念和处理方式:
2018-02-17 16:45
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在母体与胎儿血小板抗原不匹配的情况下,母体产生抗体,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导致胎儿血小板破坏,从而引发血小板减少。
1. 病因:
- 抗原不匹配:母体对胎儿的血小板抗原有免疫反应,产生特异性抗体。
- 抗体传输:这些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破坏胎儿的血小板。
- 遗传因素:某些情况下,父母双方可能携带不同血小板抗原,增加胎儿患病风险。
2. 病理机制:
- 血小板破坏:抗体与胎儿血小板结合,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小板被破坏。
- 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出血症状,如瘀斑、鼻出血或消化道出血。
3. 临床表现:
- 新生儿出生后可能出现皮肤瘀斑、黏膜出血等症状。
- 严重时可能有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4. 诊断:
- 血小板计数:通过血液检查发现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
- 免疫学检测:检测母体和新生儿的血清中是否存在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5. 治疗:
- 支持性疗法:保持观察,必要时输注血小板以控制出血。
- 免疫抑制剂:如皮质类固醇,用于抑制母体的免疫反应。
- IVIG(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在某些情况下用于减少抗体活性。
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定制,早期识别和适当干预至关重要,以防止潜在的严重出血并发症。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管理该病,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对于有遗传风险的家庭,产前咨询和遗传筛查也是预防策略的一部分。
身体不适时,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意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切莫自行开处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