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卢穗琳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
压力性尿失禁多因盆底肌损伤、年龄增长、激素变化、肥胖、遗传等因素所致。治疗方法包括盆底肌锻炼、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身体感到不适时,务必及时就诊,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诊治,不要自己擅自用药。
2018-04-13 10:41
1.盆底肌损伤: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过度拉伸,产后恢复不佳。可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
2.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加,盆底肌肉和组织逐渐松弛。
3.激素变化:尤其是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影响盆底组织的弹性和张力。
4.肥胖:腹部脂肪堆积增加腹压,加重尿失禁症状。应控制体重,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5.遗传:部分人由于遗传因素,盆底组织结构相对薄弱。
6.药物治疗:可使用度洛西汀、米多君、雌三醇乳膏等,但需遵医嘱。
7.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尿道中段悬吊术等手术方式。
总之,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压力性尿失禁? 尿失禁是排尿障碍性疾患的常见症状,本质上是膀胱储尿功能障碍的表现。尿失禁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某些疾患累及膀胱、尿道功能的结果。尿失禁的定又是指腹压增高时(如咳嗽、大笑、提重物、体位改变等)引起的不自主漏尿现象,其过程中无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属尿道原因引起的尿失禁。国际排尿控制研究协会推荐的定又为:尿失禁系一种可以得到证实的、不自主的经尿道漏尿现象,并由此给患者带来社会活动不便及个人卫生方面的麻烦。这一定义强调了漏尿的客观性,并将非尿道的漏尿(尿道阴道瘘、膀胱阴道瘘等)排除在外。其发病率在中老年妇女中颇高。国内外文献报道在15%~45%之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