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周家仙 副主任药师
浙江工业大学医院
一级
药剂科
-
糜烂性胃炎是胃黏膜受损出现糜烂的一种胃部疾病,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压力大、胆汁反流等引起。患者常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症状。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和糜烂。可通过碳13 或碳 14 呼气试验确诊,治疗常使用四联疗法,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 2.药物刺激: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能损伤胃黏膜。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3.不良饮食习惯:暴饮暴食、过度饮酒、长期食用辛辣刺激食物等,易导致胃黏膜损伤。需养成规律、健康的饮食习惯。 4.精神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焦虑,会影响胃部神经功能,引发胃部不适。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5.胆汁反流:胆汁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以及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 总之,一旦确诊糜烂性胃炎,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促进胃黏膜修复。
2024-11-04 1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