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朱微微 主治医师
安徽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
血小板减少症,又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血液中血小板计数下降的一种病症。其治疗策略通常依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来制定。
2018-03-11 20:22
血小板减少症可能由骨髓生成血小板不足、血小板破坏过快或脾脏过度清除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为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治疗的核心是找到并消除病因,同时控制出血风险。
1. 病因治疗:如由药物引起的,应停用相关药物;如果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需要免疫抑制剂。
2. 支持治疗:严重低血小板时,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以防止严重出血。
3. 药物治疗: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可用于抑制自身免疫反应,提升血小板计数。
4. 脾切除术:当其他治疗无效,且脾脏是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时,可以考虑手术切除脾脏。
5. 免疫球蛋白治疗:对于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暂时提高血小板水平。
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是个体化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出血症状至关重要,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可能导致出血的行为。请务必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
若感身体不适,请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遵循医生指导进行治疗,切勿随意服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