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陈明 主治医师
福建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科
-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长年出现大便失禁,可能是由于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肠道神经病变、肠道感染、糖尿病控制不佳、心理因素等。 1.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随着年龄增长,肛门括约肌力量减弱,可通过提肛训练等康复方法改善。 2.肠道神经病变:长期糖尿病可能损伤肠道神经,导致肠道功能失调。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 B1 等。 3.肠道感染:肠道菌群失调或病菌感染也可能引发,需进行粪便检查,明确感染类型,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4.糖尿病控制不佳:血糖不稳定会影响肠道功能,要严格控制血糖,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 5.心理因素:长期患病可能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肠道功能,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 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2024-11-25 17:5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常亮 住院医师
齐齐哈尔一厂医院
二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
病情分析:最好是有时间做一个肠镜看看,考虑还是一个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所有由不洁净的饮食,或者是肠道息肉,都可以导致这种情况
2024-11-25 17:50
指导意见:做一个肠镜看看吧,目前可以口服一些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的药物,比如菌康达,思密达或者双歧杆菌等对症治疗,平常饮食上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凉的和硬的食物,这样有利于减轻胃肠道的刺激,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长年出现大便失禁,可能是由于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肠道神经病变、肠道感染、糖尿病控制不佳、心理因素等。 1.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随着年龄增长,肛门括约肌力量减弱,可通过提肛训练等康复方法改善。 2.肠道神经病变:长期糖尿病可能损伤肠道神经,导致肠道功能失调。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 B1 等。 3.肠道感染:肠道菌群失调或病菌感染也可能引发,需进行粪便检查,明确感染类型,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4.糖尿病控制不佳:血糖不稳定会影响肠道功能,要严格控制血糖,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 5.心理因素:长期患病可能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肠道功能,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 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2024-11-26 11:47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是指机体对直肠内液态和固态内容物以及气体蓄控能力丧失,导致大便次数增多,常有腹泻,轻者粪便排出污染内裤,重者频频腹泻或排出软便。可发生于儿童、成年和老年,且往往因腹泻不止而去医院就诊。据调查7%的65岁以上老年人每周最少1次大便失禁,老年人在住院监护期间46%病人有大便失禁,常同时伴有尿失禁,大便失禁的妇女26%有泌尿妇科临床问题。保持正常的大便需要多个因素的联合相互作用,当一个或多个因子的破坏即可引起失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