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谢芳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病症,包括多种表现形式,如呕血、黑便等。其原因多样,涉及疾病、药物、生活习惯等。治疗需综合考虑,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等。一旦身体出现不适,应立刻就医,遵从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不宜自行开药。
2018-07-21 05:12
1.疾病因素: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肠道黏膜损伤,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2.血管病变: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这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
3.药物影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能损伤胃肠道黏膜。
4.应激反应:重大创伤、大手术、严重感染等应激状态下,可引发急性胃黏膜病变导致出血。
5.恶性肿瘤:胃肠道的恶性肿瘤侵犯血管也会造成出血。
6.全身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影响凝血功能,易导致出血。
总之,呕血是消化道出血的一种表现,一旦出现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检查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劳累,遵医嘱进行后续的治疗和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