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孙立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
艾灸后若感到疼痛,通常源于局部皮肤受热过度导致红肿及皮下毛细血管扩张。为缓解此状况,需采取措施降低局部温度,促进血液循环,同时避免寒凉刺激,确保身体温暖。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2018-07-26 15:22
1.冷敷:使用干净的冷水毛巾轻轻敷在疼痛区域,有助于减轻红肿和疼痛。
2.温水浸泡:对于脚部或手部艾灸后疼痛,可用温水浸泡,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
3.涂抹芦荟胶:天然芦荟胶具有镇静皮肤、消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轻微烫伤或红肿处。
4.避免寒凉食物:艾灸后应避免食用寒凉性食物,以免加重体内寒气,影响恢复。
5.保持温暖:艾灸部位需保暖,避免直接吹风或接触寒冷环境,以防局部受凉加剧疼痛。
6.调整艾灸方式:未来艾灸时,注意控制艾灸时间和温度,避免过热导致不适。
艾灸后的疼痛可通过冷敷、温水浸泡、涂抹芦荟胶等方法缓解,同时注意避免寒凉刺激,保持艾灸部位温暖。调整艾灸技巧,控制适宜温度,可预防疼痛发生。身体不适时,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意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切莫自行开处方。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艾灸? 艾灸分为艾炷灸、艾条灸和温针灸。是指点燃艾炷或艾条在体表的一定部位进行熏灼,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艾灸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尤其适用于慢性虚弱性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证。艾灸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温补中气、回阳固脱、消瘀散结、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清热解毒、温肾壮阳等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