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孙立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
夜间盗汗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阴虚火旺、久病体虚等。艾灸某些穴位可帮助缓解症状,如太溪穴、照海穴等。面对身体不适,切勿拖延,应立即就医并遵循医嘱,安全有效地恢复健康。
2018-07-26 15:28
1.太溪穴:位于内踝高点和跟腱后缘之间连线的中点。艾灸此穴可滋阴补肾,对阴虚导致的盗汗有一定调理作用。
2.照海穴:在内踝高点往下大约半寸的位置有一个明显的骨缝。艾灸该穴位能滋肾清热,有助于改善盗汗。
3.涌泉穴: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刺激此穴可调节肾经气血,缓解盗汗。
4.复溜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跟腱的前缘。艾灸该穴位有补肾益阴的作用。
5.阴郄穴: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能滋阴养血,对盗汗有辅助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艾灸调理盗汗可能效果有限。如果盗汗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艾灸? 艾灸分为艾炷灸、艾条灸和温针灸。是指点燃艾炷或艾条在体表的一定部位进行熏灼,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艾灸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尤其适用于慢性虚弱性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证。艾灸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温补中气、回阳固脱、消瘀散结、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清热解毒、温肾壮阳等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