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陈金军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肝病中心
-
急性肝炎若未能在早期得到有效控制,通常在病程持续6个月后,可能进展为慢性肝炎,表现为肝脏炎症反应持续存在,肝功能损害反复发作。当身体感到不适时,务必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指示进行诊治,不宜自己随意用药。
2018-07-27 18:58
1.病程时间:急性肝炎转为慢性肝炎的关键时间点约为6个月,此阶段内炎症未能缓解,预示着慢性化的趋势。
2.病毒性因素: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急性肝炎慢性化的常见原因,病毒持续复制,引发慢性炎症。
3.免疫反应:宿主的免疫系统对感染病毒的反应过度,导致肝脏持续受损,是进展为慢性肝炎的重要机制之一。
4.遗传易感性:某些个体由于遗传背景,对肝炎病毒的清除能力较弱,增加急性肝炎向慢性转化的风险。
5.环境因素:长期饮酒、接触肝毒性物质等,可加重肝脏负担,促进急性肝炎向慢性肝炎转变。
急性肝炎向慢性肝炎转变通常发生在病程持续6个月之后,涉及病毒性因素、免疫反应、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等多重机制,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防止急性肝炎慢性化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