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振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
艾灸虽有诸多益处,但在实施时需注意禁忌事项,以防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肤损伤风险、体内精血耗损、特定部位禁忌、生理状态限制以及特殊人群与疾病状态下的避免。行用药存在隐患,身体出现不适时,请务必咨询医生,科学治疗。
2018-07-27 19:18
1.皮肤损伤风险:直接艾灸可能导致局部皮肤烫伤,故需谨慎操作,避免长时间高温接触皮肤。
2.体内精血耗损:过度艾灸可能损耗体内精血,尤其对于体质虚弱者,应适量控制。
3.特定部位禁忌:避免对暴露皮肤直接施灸,以免形成瘢痕;肌肉密集处及妊娠期妇女腰骶部不适宜直接艾灸。
4.生理状态限制:极度疲劳、饥饿或饱食、大量出汗及月经期间,不宜进行艾灸,以防加重身体负担。
5.特殊人群与疾病状态:传染病高热、昏迷状态及部分严重疾病患者,如心脏病、高血压未控制等,应避免艾灸,以免加重病情。
艾灸前,评估个人健康状况,遵循专业人士指导,选择合适的时间和部位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艾灸? 艾灸分为艾炷灸、艾条灸和温针灸。是指点燃艾炷或艾条在体表的一定部位进行熏灼,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艾灸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尤其适用于慢性虚弱性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证。艾灸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温补中气、回阳固脱、消瘀散结、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清热解毒、温肾壮阳等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