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彩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
月经期间出现尿痛可能与生理变化及潜在尿路感染有关。生理因素、个人卫生、激素水平波动、免疫系统状态以及尿路感染是几个主要考虑点。身体感到不适时,务必及时就诊,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诊治,不要自己擅自用药。
2018-07-31 19:58
1.生理因素:月经周期中的激素变化可能引起盆腔充血,增加尿道敏感度。
2.个人卫生:经期个人卫生不当,如更换卫生用品不及时,可能导致细菌滋生,引发尿路感染。
3.激素水平波动: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影响尿道黏膜的健康,使其更容易受到感染。
4.免疫系统状态:月经期间免疫系统可能处于较低状态,使得身体对细菌的抵抗力下降。
5.尿路感染:细菌如大肠杆菌等可能侵入尿道,引起尿路感染,表现为尿痛等症状。
面对月经期间的尿痛,首先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换卫生巾,并保持外阴清洁干燥。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尽快就医,进行尿常规检查以排除尿路感染的可能性。在医生指导下,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进行治疗。同时,增加水分摄入,有助于缓解症状。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UTl)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长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损伤9按病原体侵袭部位的不同,分为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又称为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合称下尿路感染。可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症状性泌尿道感染和无症状性菌尿。据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般成年女性泌尿系感染的患病率为3%~4.5%,而65岁以上时则增至15%~20%。男性50岁以前很少发生泌尿系感染,而65~70岁时有3%~4%患病,70岁以后其患病率也可达20%以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