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林跃家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
中医治疗咳嗽先辨证,包括外感和内伤,常见证型有风寒风热、痰湿、阴虚等。治疗方法多样,有中药、针灸等。身体健康为重,一旦感到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诊断用药带来的风险。
2018-08-21 14:50
1.外感风寒:多因着凉引起,表现为咳嗽声重、咽痒。治疗用三拗汤,疏风散寒宣肺。
2.外感风热:常见于受热后,咳嗽频剧、气粗。可用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
3.风燥咳嗽:燥邪伤肺,干咳无痰。清燥救肺汤可润燥止咳。
4.痰湿咳嗽:咳嗽痰多、色白。用二陈汤,燥湿化痰止咳。
5.阴虚咳嗽:干咳少痰、口干咽燥。沙参麦冬汤能滋阴润肺止咳。
6.肝火犯肺:咳嗽阵作、面红咽干。用黛蛤散,清肝泻肺止咳。
中医治疗咳嗽需辨证论治,综合调理,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