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徐评议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
脑出血后,脑水肿通常在3至7天内达到高峰,此阶段需密切监测颅内压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治疗重点在于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颅内压升高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当身体出现异常时,应赶紧就医,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诊治,不宜擅自用药。
2018-08-18 03:21
1.高渗脱水药物应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等药物,通过渗透作用减少脑组织水分,降低颅内压。
2.利尿剂辅助:呋塞米等利尿剂配合使用,增强脱水效果,维持电解质平衡。
3.控制血压:合理调整血压水平,避免血压过高加重脑出血和水肿。
4.监测颅内压:持续监测颅内压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脑疝发生。
5.支持治疗: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脑出血后3至7天是脑水肿高峰期,需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使用高渗脱水药物、利尿剂、控制血压、监测颅内压及支持治疗,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追问是开放提问,不一定是原来医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