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等有关。 1.气滞血瘀: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血行不畅,瘀阻胞宫。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经行不畅。治疗宜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2.寒凝血瘀:经期受寒,或过食生冷,寒邪凝滞胞宫。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量少,色黯有块。治疗当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用少腹逐瘀汤。 3.湿热瘀阻:平素湿热内蕴,或经期产后感受湿热之邪,与血相搏。常见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灼热感,经量多,色红质稠。治宜清热利湿,化瘀止痛,可用清热调血汤加减。 4.气血虚弱: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或大病久病后气血亏虚。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治疗宜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可用八珍汤加减。 5.肝肾亏损: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多产,损伤肝肾。症见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腰骶酸痛。治宜补养肝肾,调经止痛,方用调肝汤。 中医对痛经的解释较为全面和系统,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调理,可有效缓解痛经症状。但个体差异较大,若痛经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4-11-11 05:11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