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肾性高血压降压水平与尿蛋白密切相关,涉及肾脏功能变化、血压控制目标、药物选择、治疗效果评估及预后等方面。 1.肾脏功能影响:肾脏病变会导致血压升高和尿蛋白出现。肾功能受损越重,尿蛋白越多,血压控制难度越大。 2.降压目标设定:一般来说,为减少尿蛋白、保护肾脏,血压应控制在 130/80mmHg 以下。 3.药物选择作用: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的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的氯沙坦等,可降低血压同时减少尿蛋白。 4.治疗效果评估:定期监测血压和尿蛋白定量,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5.预后关联:良好的血压控制能减少尿蛋白,延缓肾脏疾病进展,改善预后。 总之,肾性高血压患者应重视血压控制,关注尿蛋白情况,积极治疗,以保护肾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024-11-10 16:42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肾血管性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RVH)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之一,是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引起的高血压。RVH的实用定又是:高血压由肾动脉病变引起,病灶清除或肾切除后可恢复。发病率:高血压人群中,RVH占3%~15%。由于年龄分布不同,所选的人群有别,文献报导的发病率范围变化较大,为1%~20%,高峰期为10岁以下的儿童及40岁以上成年人,虽然确切发病率并不清楚,但估计约占高血压人群的5%。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