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常见于下肢。其形成与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肥胖、长期卧床等因素有关。 1. 血流缓慢:长期久坐、久卧,如长途旅行、术后卧床等,会使血流速度减慢,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2. 血管内皮损伤:创伤、手术、化学物质刺激等可损伤血管内皮,启动凝血机制。 3. 血液高凝状态:怀孕、产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4. 肥胖:体重超标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 5. 长期卧床:身体活动受限,下肢肌肉收缩减少,不利于血液回流。 6.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导致个体易患深静脉血栓。 总之,深静脉血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超声、血液检查等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凝、溶栓等。同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避免久坐久卧,适当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2024-11-12 0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