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胡俊 主任医师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血液内科
-
全血粘度降低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主要包括出血性疾病、贫血、过度补水、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特定药物的影响等。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血液成分比例变化,进而影响血液粘度。健康无小事,身体不适切莫忽视。及时就医,根据医生指导进行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2013-12-08 12:57
1.出血性疾病:如出血性脑中风、上消化道出血、鼻出血等,失血后组织内水分向血管内转移,血液被稀释,粘度下降。
2.贫血: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贫血,红细胞数量减少,血液粘度随之降低。
3.过度补水:短时间内大量饮水或输液,使血液容量增加,血液被稀释,粘度降低。
4.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癌症晚期、严重营养不良等,身体分解代谢加速,血液成分比例失调,粘度下降。
5.特定药物的影响:某些药物如抗凝血药(肝素、华法林)、降纤维蛋白原药等,通过改变血液成分降低血液粘度。
全血粘度降低可能是上述多种因素的结果,需要综合病史、体检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以确定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治疗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