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慧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级甲等
母胎医学组
-
避免自然流产,需注意生活习惯、孕前检查、孕期保健、心理调节和避免有害物质等。关爱自己,从关注健康开始。身体不适时,请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2018-07-08 17:01
1.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均衡饮食。
2.孕前检查:排查遗传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3.孕期保健:按时产检,补充叶酸等营养素。
4.心理调节:减轻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5.避免有害物质:远离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
总之,做好以上各方面,有助于降低自然流产的风险。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您好,关于您的情况我有以下几点要说:临床上很难找到流产的确切病因,但常见的原因有:一.遗传因素。由于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异常所致的胚胎发育不良,是流产最常见的原因,在占全部妊娠15%~20%的自然流产中,遗传因素可占60%~70%。二.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大量吸烟(包括被动吸烟)、饮酒、接触化学性毒物、严重的噪音和震动、情绪异常激动、高温环境等一切可导致胎盘和胎儿损伤的因素都可造成流产。三.母体疾病。母体患任何不利胎儿生长发育的疾病都可造成流产,如子宫畸形、宫颈机能不全、宫颈粘连、子宫肌瘤等。四.父方因素。有关研究显示,大约有10%~15%的男性精液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细菌,可影响孕妇使胚胎流产,近来发现有一种无症状的菌精症可导致孕妇流产。准妈妈应当了解流产的预防措施:一.怀孕的年龄要适当。早婚早育者因身体发育不成熟容易引起流产,怀孕时年龄过大也会因生殖功能衰退、染色体发生突变而造成流产,最佳的生育年龄一般在23~28岁。二.流产后不要急于再次怀孕,应间隔半年以上,使子宫得到完全恢复,全身的气血得以充盛后再怀孕,否则身体尚未完全恢复就怀孕容易导致流产的再次发生,欲速则不达。三.注意均衡营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剧烈运动,孕早、晚期要避免性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紧张不安、焦虑、抑郁、过度兴奋等不良情绪刺激四.改善工作环境,避免接触有毒物质,避开所有的污染物质,如水银、铅、镉、DDT、放射线等。调整好居室的环境,保持居室通风。五.怀孕前先到医院做体检,尤其是以往有流产史者,更应做全面检查,若发现有某方面的疾病,先进行治疗,待疾病治愈后再怀孕。六.要做遗传学检查,夫妇双方同时接受染色体的检查。七.做血型鉴定包括Rh血型系统。八.男方要做生殖系统的检查。有菌精症的要治疗彻底后再使妻子受孕。九.黄体期过短或分泌不足的妇女,最好在月经中期和怀孕初期补充黄体素。十.怀孕前后应避免接触猫、狗、鸟等宠物,以免感染弓形虫。十一.习惯性流产的妇女(自然流产超过3次以上)应该进行详尽的检查,包括妇科B超检查、血液特殊抗体监测、内分泌测定和夫妻双方血液染色体分析等。希望您能调整好心态,平时多加注意,早日获得您的宝宝!
2016-07-08 01:08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避免自然流产要注意:急性传染病须待痊愈后一段时间方可怀孕。慢性病病人应治疗到病情稳定经专科医生认可后才能怀孕;流产因生殖器官疾患所致者,应矫治生殖器官疾病后再怀孕;知道有孕后应避免接触镉、铅、有机汞等重金属、含毒有机物或放射线等,还应避免与预防细菌感染.早孕期(孕12周内)除注意饮食卫生和避免劳累外,一定要避免过分紧张,保持情绪稳定以利安胎。是妊娠早期避免性生活;
2016-07-08 01:14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凡妊娠27周前自然中止妊娠者称为“流产”。发生于受孕12周以前者称“早期流产”;发生于怀孕12—27周者称为“晚期流产”。凡有流产先兆如少量阴道流血、腰酸、阵发性下腹痛,但胎盘与胎儿并未排出,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者称为“先兆流产”。如病情进一步发展,妊娠可能中断,但经过适当治疗,也可能继续妊娠。
2016-07-08 01:22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象您这种情况,需要再次妊娠前做孕前检查,做采血激素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紊乱引起的持续激素失调,根据结果做调理治疗
2016-07-08 01:28
-
-
回答6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一般在怀孕之后就是要多注意休息,不要做剧烈的运动,然后自己还是要注意适当的增加营养定期的去医院检查孩子的发育情况就可以的。
2016-07-08 01:36
-